当前,全球经济环境承压,市场增长放缓,法律服务行业亦面临显著挑战。一方面,客户支付能力普遍下降,高客单价需求收缩,传统案源竞争加剧;另一方面,行业供需关系重塑,存量市场的博弈对法律服务机构的风险把控、成本优化和差异化服务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在此背景下,AI技术的快速发展为行业破局提供了新动能。从AI获客、智能法律咨询、文书自动化生成到案件数据分析,AI工具正帮助律所和团队显著提升服务效率、降低运营成本,同时拓展下沉市场与长尾客户需求。法律服务企业若能主动拥抱技术变革,不仅能在存量竞争中挖掘增量价值,更能通过精准服务与创新模式开辟新的增长曲线。
基于以上问题,探迹大数据研究院特发布《2025年法律服务行业发展趋势报告》,本报告围绕法律服务行业现状、以及AI赋能路径与未来趋势展开分析,希望为法律服务从业者在不确定环境中寻找确定性方向提供参考。
本文将选取部分精华内容进行阐述,欲全面了解报告内容,可扫码获取《2025年法律服务行业发展趋势报告》完整版进行查阅。
报告主要有以下五个核心观点:
有一批从业者和赋能者为实现行业高质量发展砥砺前行,他们分享了远见卓识和宝贵经验,共同探讨了法律服务行业的未来趋势与方向。
01行业竞争格局和机会点
由于服务偶发性强、个性化特征明显、客户分散、案源波动大,许多法律服务机构难以跳出“办案机器”思维,被竞争激烈的市场所裹挟。随着企业合规需求井喷、知识产权等细分赛道爆发、破产案件数量飙升,我们观察到不少法律服务企业借助对的赛道和行之有效的打法实现了案源和营收的指数级增长,构建了系统性获客策略,并长期保有竞争优势。以下将一一分析:
行业规模:规模增速放缓,行业比拼进入关键博弈期
截至2024年底,中国法律服务行业市场规模达3,000亿元人民币,2019-2024年复合增长率为14.3%,显著高于GDP增速。预计2025年市场规模将达到3,200亿元。中国法律服务行业正处于“规模扩张”与“结构撕裂”并存的转型期,由政策驱动的高端合规市场爆发与利润薄弱的低端市场萎缩形成鲜明对比。
探迹大数据研究院显示,2020-2025年全国法律服务企业的数量逐年上升,增长率逐步放缓,行业比拼进入关键博弈期。此外,在司法部《全国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21-2025年)》中对律师行业发展做出了“量”的要求,2025年要达到75万律师,行业竞争将进一步加剧。
行业总量:顶尖百人所加速扩张,或将挤占中小企业生存空间
探迹大数据研究院显示,目前全国共有210,979家法律服务相关企业,其中68.77%为民营企业,这些企业中有分支机构的达到4975家,80.42%的企业分支机构为1~2家,规模化主旋律不变。
截止至2024年年末,全国最大30家律所近年新设分支机构数量为93家,增速创下近五年新高,达26.4%,扭转自2022年以来的下跌趋势。从数据中我们发现国内规模TOP30的律所扩张步伐加快,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动力和扩张意愿。
地域分布:收入差异显著,顶尖律所加速扩张步伐
我们从探迹海量数据中发现一个关键趋势,2025年全国法律服务企业分布前5名分别为广东、山东、江苏、上海、河南,占比最高地区为广东省,达到18.98%。根据司法部公开数据显示,从收入结构来看,北京、上海、深圳三地法律服务收入占全国57%,县域律所年均营收不足200万元,仅为一线城市同类律所的5%。
结合2025年各省市规划中的百人所数量目标,国内大型律所正有条不紊地拓展业务版图,逐步将目光投向并计划进军原本由本地中小型律所占据主导地位的市场。
挑战与机遇:细分行业机会众多
探迹大数据研究院显示,目前从事出海的工贸型或贸易型且有法律需求的企业数量超过10万,从事直播行业且有法律需求的企业数量同样超过10万。对法律服务企业来讲出海、电商直播这两个领域具备增量机会,同样具备机会的还有合规、绿色转型、金融等行业。市场需求变化以及客户精细化的增量需求正形成强大动力,促使法律服务企业踏上拓展细分市场、深耕专业领域的征程,这是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02法律服务行业增量客群在哪?
本次行业报告探迹聚焦近期开庭、常法咨询、执行案件、破产重整、重点行业、胜败诉企业、知产诉讼等7大客群,为从业者带来最新生意机遇。全量客群洞察欢迎获取33页完整版行业报告。
近期开庭客群洞察:被告占比更高,批发和零售行业涉案最多
探迹最新数据表明,近期开庭客户中原告占比43%,被告占比57%。从案源结构特征来看,被告方需求更旺盛:57%的涉诉客户需要应诉服务,市场空间比原告业务大32.5%,且由于原告一般有律师,法律服务企业主动开拓案源时寻找被告方合作成交几率更高。
从行业来看,有近期开庭涉诉企业分布在批发和零售业最多,常见的纠纷类型有:合同纠纷(如供货延迟/质量争议)、 货款拖欠(如账期管理失控)、 职业打假(如标签瑕疵等索赔)等。深层次原因在于行业门槛低,中小企业合规意识薄弱。
常法咨询客群洞察:小型企业占八成,合规需求凸显
探迹大数据研究院显示,全国有70,256家企业正在招聘法律相关岗位,46,296家企业近期有招标项目信息。这些企业大部分有开庭公告、法院公告、裁判文书、终本案件,急需常法咨询顾问,这对法律服务企业来说是个很好的切入机会。从企业规模来看,有常法需求的企业80.78%以上为50人以下的中小型企业,规模为1000人以上的企业占比仅8.59%。
从行业来看,有常法咨询需求的企业分布最高的行业依然是批发零售业。此类企业已意识到风险,或有涉诉案件在身,比普通企业签约法律顾问的意愿高。批发零售行业在经营过程中面临较高的法律风险暴露度,同时也体现了该行业市场主体逐步完善合规管理体系的发展趋势。
执行案件客群洞察:住宿和餐饮业申请量最多,广东为地域之最
当前国内执行案件总规模目前已超过5万亿,案件存量突破1,200万件,终本案件占比达 40%+,涉诉企业执行难现象突出,若被执行人破产,将会导致案件停滞或者结束。
需求催生市场,不少大型律所相继设立“强制执行部门”,中小所执行团队的数量也在快速增加。探迹大数据研究院数据显示,2025年有执行申请的企业中,金额在500万以上的企业占比10.7%,申请执行的企业分布在广东的数量最多,其中住宿和餐饮行业分布数量为最。拿到有执行价值的线索对律所来说是个重要的机会。
03 法律服务行业生意增长方向
法律服务企业需获取公司层面高客单价案源的需求,需打破传统“拼关系、拼价格”的竞争逻辑,跳脱出服务同质化、价格塌陷和渠道失灵三个增长难题,通过行业专业化构建体系化获客第一步。
突围方向一:切割细分赛道建立专业壁垒
突围方向二:用「法律体检」撬动批量签单
当前,法律服务行业面临获客成本高、转化效率低、服务非标化三大核心痛点。传统律所依赖个案咨询、熟人转介绍等模式,难以规模化拓展客户,且中小企业对法律服务的支付意愿普遍较低。
通过「探迹法律版+法律体检+标准化交付」的三端协同模式,律所可在降低获客成本的同时,实现批量转化,在高度内卷的市场中建立可持续增长优势。
突围方向三:AI催生法律服务行业生产力革命
在新质生产力蓬勃发展的浪潮下,AI等技术力量正深刻影响着律师行业,并逐步将律师从重复劳动中解放,使其专注于策略制定、商业谈判、复杂纠纷解决等高价值领域,AI获客更成为法律服务企业降本增效、开拓增量市场的关键抓手。
企业如何抢抓上下游生意机会?关键是找到更多应用场景。探迹法律版涵盖近期开庭、常法咨询、执行案件、破产重整、重点行业、胜败诉企业、知产诉讼等客群,助力企业跨界找增量,快速成交高质量客户,快人一步转化商机!
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市场环境下,企业决策正变得更加理性和务实。如果法律服务机构仍固守传统的市场策略,是否还能取得与几年前相当的成效?这个问题值得每位法律从业者深思。
当前AI技术的快速发展正在重塑行业格局。我们认为,律所应当及时调整资源配置策略——将更多预算投入到律师获客渠道的拓展上,这比维持传统运营模式更具现实意义。只有主动拥抱变革,才能在有限的市场窗口期内抢占先机,开拓新的业务增长点。这种战略调整不是被动应对,而是面向未来的主动布局。
完整内容详见电子版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