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基础材料的钢铁行业正经历产能重构与价值重估的关键转折期。一方面,钢铁产能过剩的阴霾尚未完全散去,环保政策的日益严苛也对行业提出了更高要求;另一方面,新能源基建、高端装备制造等新兴需求又催生结构性机遇。在“双碳”目标驱动下,行业正从“粗放式规模扩张”向“精细化价值创造”转型,推动钢铁制造向绿色化、高端化、数智化跃迁。
探迹大数据研究院基于探迹大数据实力,特别策划推出《2025年钢材行业发展趋势报告》,本报告基于中国新型工业化发展背景,聚焦钢材产业供需格局演变,从发展概览、细分客群、发展趋势等三大层面解构行业趋势,提出"绿色化改造+高端化转型+场景化深耕"的战略路径,助力企业把握冶金技术革命窗口期,在存量博弈中开辟增量空间。
本文将选取部分精华内容进行阐述,欲全面了解报告内容,可扫码获取《2025年钢材行业发展趋势报告》完整版进行查阅。
报告主要有以下五个核心观点:
有一批从业者和赋能者为实现行业高质量发展砥砺前行,他们分享了远见卓识和宝贵经验,共同探讨了钢材行业的未来趋势与方向。
01 行业竞争格局和机会点
我国钢铁工业在“双碳”战略驱动下,正从规模扩张转向高质量发展。钢材需求结构分化加剧,总需求小幅回暖。2025年钢材行业仍有机遇,以下将一一分析:
行业规模:产品结构分化,总体小幅回暖
房地产持续下行,国内经济转型下制造业需求逐步增加,2024年中国钢材市场规模达8.5万亿元,预计2025年达到8.6万亿,同比上升1.1%。同时,随着新能源装备需求爆发,预计2025年高端钢材市场规模达到2.2万亿,占行业总规模比重提升到25.5%。
国内钢材企业总量呈现波动上行趋势,同时注销量也呈逐年上升的趋势,行业产能整合加速,落后产能出清,预计钢材企业在2024年注销量达历史峰值。随着2024年稳增长政策发力,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等领域用钢需求释放,叠加钢材出口同比增长6.7%的支撑,板材类产品消费量保持韧性,形成 “板强材弱” 的供需分化格局。建材需求明显减少叠加整体需求偏弱导致贸易商暴雷事件数量上升,贸易商的投机需求减弱,需求淡季特征明显。
行业分布:东部地区领跑,区域优势明显
探迹大数据研究院数据显示,江苏省和广东省在钢材行业中占据了显著的地位,分别占比12.84%和10.88%。东部地区企业数量领跑但同时竞争激烈,企业需要通过技术创新、成本控制和市场拓展来维持或提升其市场地位。同时,高端钢材需求旺盛,尤其是汽车、家电等制造业用钢,逐步推动国产替代。内陆省份如河北和河南的钢材行业也有一定的市场份额。随着国家政策的支持和基础设施建设的推进,这些地区可能具有较大的增长潜力。
行业格局:竞争格局多元,集中度放缓
行业集中度虽缓慢提升,但整体竞争格局多元。探迹大数据研究院显示,钢材企业注册资本少于500万的占比达到70.5%,以中小微企业为主。大量企业扎堆传统建筑钢材(如螺纹钢、线材),产品同质化严重,营业收入少于100万的达到51.9%, 利润空间不足5%。2025年受需求下滑影响,钢厂产量跟随需求迅速调整,产业链处于低需求、低产量、低库存的状态,钢厂利润有望小幅好转。建议企业转向高附加值细分领域(如新能源特钢、汽车轻量化钢),通过技术升级和规模化生产构建护城河。
挑战与机遇:突破传统路径,重塑市场竞争力
在“双碳” 目标倒逼、高端需求升级、产能结构性过剩的多重压力下,钢材行业正面临技术工艺迭代、企业成长、市场拓展三重壁垒,中小企业需突破传统路径依赖,在 “绿色工艺突破+新兴场景绑定+数智化能力建设” 中重塑竞争力。
02 钢材行业增量客群在哪?
从需求端观察,钢材行业在机械制造、家电、光伏、农业大棚等领域仍有景气表现,本次行业报告聚焦地产建筑、机械制造、家电、光伏、农业大棚等5大客群,为从业者带来最新生意机遇。全量客群洞察欢迎获取32页完整版行业报告。
机械制造客群洞察:智能制造驱动钢材需求市场广阔
探迹大数据研究院数据显示,机械制造企业共有165,753家,主要集中于江苏、山东、广东和浙江四省,合计占比超54%。其中,江苏作为制造业大省,产业链配套完善,对中高端钢材需求潜力更大;山东、广东则需关注工程机械、汽车零部件等细分领域的增量机会。注册资本小于500万的企业占比超72%,反映行业以中小企业为主,但其单次采购量较小,更关注价格与交付灵活性。
全国机械制造企业总量增速从2020年9.42%持续下滑至2025年0.04%,2023年增速小幅回升至3.18%,行业进入存量竞争阶段。但需关注两点结构性机会:
家电行业客群洞察:规模化和利润化战略
探迹大数据研究院数据显示,家电企业共130,746家,集中分布于江苏、山东、广东和浙江四省,合计占比超45%,是钢材需求的核心区域。江苏、广东家电产业集群成熟,对高端钢材(如镀锌板、不锈钢)需求量大,且智能化家电升级推动精密钢材需求。山东、浙江两省中小家电企业密集,偏向性价比高的普钢(冷轧板、普通碳钢)。受益于产业转移,中西部家电基地建设带动基础钢材需求增长。
全国家电企业总量增速从2020年4.98%降至2025年1.06%,行业进入存量竞争,但可以关注“以旧换新”政策、智能家电普及相关政策,高端不锈钢(用于冰箱面板、洗碗机内胆)、高导磁硅钢(变频电机核心材料),这都会拉动对精密钢材的需求。同时绿色家电升级,能效标准提升推动节能材料无铬镀锌板(符合RoHS标准)、可回收钢材(响应碳中和政策)的需求增长。
03 钢材行业生意增长方向
当前钢材行业面临转型升级的关键期,企业应重点布局技术门槛高、利润空间大的领域,同时抓住新兴市场需求,建议结合自身优势,集中资源主攻特定细分市场,并通过AI工具精准定位目标客户,提供从研发到配送的全流程服务支持。利用智能化手段主动对接客户需求,用技术和服务能力打造差异化竞争力,减少行业波动影响,推动业务稳定增长。
突围方向一:绿色低碳转型成主线
节能降碳和新质生产力发展导致炼钢成本先增后降。短期来看,钢铁行业节能降碳的需求较为迫切,长期来看,钢铁行业高端化、智能化转型有助于提升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行业转型三大跃迁路径:
从“被动减排”到“主动创绿”:环保成本内部化倒逼企业探索碳交易等新模式,构建低碳竞争力;
从“规模扩张”到“精耕细分”:高端化政策红利下,聚焦新能源等增量市场,以“单品冠军”突围同质化红海;
从“单点突破”到“生态协同”:通过金融、产能、技术政策组合拳,推动产业生态闭环。
突围方向二:用AI构建生态级竞争力
全球钢铁行业正经历以“智能化和高效化”为核心的第四次工业革命。在此背景下,数字化与AI技术从“辅助工具”升级为“核心生产力”,成为企业降本增效、开拓增量市场的关键抓手。
突围方向三:数智化赋能降本增效
在产能过剩常态化与下游需求结构性分化的双重挤压下,数智化重构钢材企业销售体系,客户经营从“狩猎式推销”转向“生态化运营”。对应的行业痛点和应对策略如下:
企业如何抢抓上下游生意机会?关键是找到更多应用场景。探迹制造业版涵盖地产建筑、机械制造、家电、光伏、农业大棚等5大行业客群,助力企业跨界寻商机,把握下游企业采购钢材关键需求节点,快人一步转化商机!
未来已来,钢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将取决于“增量市场挖掘力” 与 “场景服务重构力”两大能力。越来越多企业正以破局者的姿态重塑行业规则,借力AI+大数据实现营销全流程自动化。这些实践不仅打破了 “低端过剩、高端失守” 的困局,更在特种钢国产替代、钢材内卷的战场撕开突破口。我们坚信,中国钢铁业必将以“质”的蜕变穿越周期,在全球竞争格局中淬炼出新的辉煌,在高质量发展的征程上铸就钢铁脊梁。
完整内容详见电子版报告